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知识手册
●全省纪检监察系统“三项建设”活动的内容
能力素质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
●“三项建设”活动的时间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为期一年
●“三项建设”活动的实施步骤
分动员部署(2012年6-7月)、组织实施(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总结验收(2013年5-6月)三个阶段
●“三项建设”活动的意义
是推进四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事实需要、是基因党的执政根基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和推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项建设”活动的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推进、坚持顺应民意推进、坚持从严治党推进、坚持开拓创新推进
●“三项建设”活动的目标
能力素质进一步提高、思想作风进一步改进、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队伍形象进一步树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
“五大”、“五力”、“七更”:能力大提高、作风大转变、职能大发挥、形象大提升、机制大增效;增强队伍战斗力、创造力、执行力、免疫力、公信力;党性更强、境界更高、政令更畅、本领更硬、观念更新、作风更实、纪律更严。
●“三项建设”活动的任务:“八个三”载体(45项任务)
一、能力素质建设“四个三”工程
构建“三大学习平台”:信息网络学习平台、巴中廉政培训中心教育平台、干部互动交流平台;
开展“三大促学活动”:每年通读一套实用书籍、每年邀请一批专家讲课、每年开展一次述学评比;
实施“三大培训工程”:实施100名纪检监察复合型人才培训工程、实施100名纪检监察办案人才培训工程、实施1000名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培训工程;
强化“三项大练兵”:强化岗位大练兵、强化一线大练兵、强化现场大练兵。
二、思想作风建设“三个三”工程
深化“三大主题教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教育;
实施“三大为民工程”:实施“便民工程”、实施“助民工程”、实施“亲民工程”;
构建“三大推进机制”:构建常态化巡察机制、构建社会化评价机制、构建绩效化考核机制。
三、基层组织建设“三大体系”
健全组织体系,确保纪检机构全覆盖:健全市、县(区)部门纪检监察组织,健全乡(镇)纪检监察组织,健全村级纪检组织,在设立党组织的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健全纪检组织,探索在设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设立纪检组织。
健全运行体系,确保纪检工作高效能: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完善案件查办机制、完善审理工作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健全保障体系,确保建设水平高标准:阵地建设标准化、经费保障标准化、信息建设标准化。
中央、省、市重大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党的基本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改革开放的经验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判断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既要看到反腐倡廉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又要看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四洁”要求
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
●保持党的纯洁性需要增强的四种意识
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
●保持党的纯洁性需要增强的四种能力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全省奋斗目标
把我省建设成为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
●全省发展战略
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全面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整体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
●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内涵
统筹当前和长远,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 (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思路,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加快建设西部产业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人才聚集高地。
●“两化”互动
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
●“三化”联动
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做好新时期四川工作的认识
第一,发展始终是四川第一位的任务,谋划四川发展重在坚持和把握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第二,着眼全局和长远才能赢得主动,确立战略定位重在找准四川在西部和全国的位置。第三,内陆盆地更需要开放和创新精神,打开工作局面重在思想理念的解放和突破。第四,应对复杂艰难局面取决于态度和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重在爬坡实干化危为机。第五,一切工作首先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解决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第六,党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干部队伍建设重在形成专注发展、风清气正的导向和氛围。
●四川的历史方位
四川正在成为国家新的开发开放前沿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蓄势而发,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攻坚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等重大机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三个翻番”、“五个提升”
“三个翻番”: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
“五个提升”:产业实力显著提升,构建起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匹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结构性转变;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巩固和扩大承接重大产业转移、直接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在中西部地区的领先优势;发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历史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社会建设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全省保持和谐稳定。
●四个破除,四个强化
破除盆地观念,强化开放意识;破除内陆观念,强化前沿意识;破除自满观念,强化进取意识;破除休闲观念,强化爬坡意识。
●今后五年发展路径——“五个坚定不移”
坚定不移走跨越提升的发展之路,努力走在科学发展前列。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区域发展竞争新优势。坚定不移走“两化”互动的发展之路,努力构建四川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走统筹城乡的发展之路,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坚定不移走富民和谐的发展之路,努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管理水平。
●一核四带
成都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以红军长征路线、川陕革命根据地、伟人故里、将帅纪念园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产业带,以古巴蜀文化和三国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产业带,以“藏羌彝文化走廊”为核心区域的民族文化产业带,以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区为依托的重建文化产业带。
●市第三次党代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全市工作总体思路
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奠定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坚实基础。
●两地两区一中心
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
●三纵三横两环一航
“三纵”即成都经南部至巴中至陕西、重庆至巴中至陕西高速公路和南充至巴中至汉中快速铁路;“三横”即广元至巴中至达州、绵阳至巴中至万源高速公路和广元至巴中至达州铁路;“两环”即巴城绕城环线和连接县(区)公路环线;“一航”即航空运输。
●三轴两圈六组团
“三轴”即以巴南、巴陕、巴达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主轴;“两圈”即市区、县城两个圈层;“六组团”即巴中经济开发区组团、平昌星光工业园区组团、南江建材工业组团、通江工业园区组团、驷马工业园组团、乐坝—正直组团。
●新型城镇化四级规划体系
市中心城市、县(区)城市、特色镇、中心村和聚居点。
●一城两翼三副五廊
“一城”指巴城主城区;“两翼”指恩阳新区(西区)和兴文新区(东区);“三副”指建设平昌、通江、南江县城三个副中心;“五廊”指巴广(元)、巴南(部)、巴达(州)、巴汉(中)、巴万(源)
五条大廊道。
●招商引资工作总体要求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和“一把手”工程,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由常规性、一般性向全局性、战略性转变。
●三个聚集
强力推进工业向园区聚集,有序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产业聚居点聚集,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聚集。
●六个统筹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市场体制,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城乡管理体制。
●六大工程(扶贫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
“巴山新居”建设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工程,产业扶贫工程,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公共服务建设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五治三化
“五治”指“治路、治尘、治污、治水、治乱”;“三化”指“绿化、亮化、美化”。
●五创联动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省级生态市。
●文化发展原则
坚持文化引领发展,坚持文化特色发展,坚持文化创新发展,坚持文化统筹发展,坚持文化开放发展。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规划、投资、建设、营运一体化。
●文化发展目标
建成巴蜀文化极地、巴文化中心、红色文化核心,建成足以引领巴中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文化强市。
●破“三论”
坚决破除“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
●三个超常
超常的思维,超常的举措,超常的付出。
●三新
干部有新境界,市民有新观念,农民有新技能
●四个一流
以一流的发展理念抓落实,以一流的工作标准抓落实,以一流的工作作风抓落实,以一流的发展环境促落实。
●三个一线
三个一线 基层工作一线,项目工作一线,招商引资一线。
中央、省、市纪委工作部署
●中纪委贺国强书记对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要求
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根本、以能力建设为关键、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大力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全省反腐倡廉工作“四大战略定位”
毫不动摇保障跨越发展、全力以赴促进社会和谐、旗帜鲜明维护党的纯洁、坚定不移巩固执政基础。
●全省反腐倡廉工作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时代主题、执政为民的鲜明主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切实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提供坚强保证。
●全省反腐倡廉工作“五大战略任务”
全力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巩固党群和谐的生动局面;全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健全系统防腐的制度机制;全力保持惩治腐败强劲势头,强化从严治党的鲜明导向;全力夯实反腐倡廉组织保障,形成科学推进的整体态势。
●全省纪检干部需要强化的“五种观念”
“五个观念”,即:进一步强化政治观念,始终保持正确方向;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紧扣中心忠诚履职;进一步强化责任观念,惩防并举反腐倡廉;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纠风正纪取信于民;进一步强化自律观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切实推动全省纪检监察工作实现新发展。
●全省纪检干部的角色定位
坚定不移地做科学发展的保障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为民宗旨的践行者、执政地位的维护者。